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水黃皮&地衣

我們在樹幹上或岩石 表面,經常見到一些斑斑駁駁的色塊,或是一叢叢與一片片擺脫碧綠色澤的附屬物(圖1),它們其實也是一群生物,一群由真菌和藻類共生而成的複合生物體;生物學家與生態學家們給了它們一個統一的稱謂,就叫做地衣(Lichen)。地衣是一群非常奇特的生物,也是地球上十分古老的一群生物。此外,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們,亦利用地衣來進行大氣污染的監測與評定。
       因此我們若發現居家周圍之樹木或石塊上長有地衣表示該處空氣品質良好。
圖1.水黃皮樹幹上著生地衣
參考資料:
               1.林仲剛。2004。地衣是什麼?。第五版。            
               2.空染老師上課講述。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光臘樹樹皮受獨角仙危害

樹名:光臘樹
原產地:原產於台灣,為台灣特有種。
科    別:為木犀科常綠半落葉性喬木。
        樹皮灰白色,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材質堅軔優良很類似雞油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白雞油」(台灣櫸)
獨角仙會用頭部推掉樹皮(圖1),取食其樹液,因樹液為獨角仙成蟲喜愛的食物,因而導致樹皮上呈現一道道之食痕(圖2),


圖1.獨角仙雄成蟲正推掉樹皮


圖2.食痕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甘蔗虎斑病


                      
           圖1.葉面



圖2.葉背

 經由本圖及參考文獻資料之查詢,鑑定該本徵為甘蔗虎斑病(Banded sclerotial disease)
病原: Thanatephorus sasakii (Shirai) Tu & kimborough (=Rhizoctonia solani (Kuehn) - state conidial)
本病病徵與發病生態:
本病絕大部分發生在高溫多溼蔗園之下位老葉與葉鞘。初期於老葉片上可見不明顯綠色不規則斑紋,後漸轉為褐色,最後形成淡黃色、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病斑周圍有明顯紅色至紫褐色細線與健全部為分界。葉片正、反兩面均表現出病斑(圖1、圖2),斑紋大小與形狀大小亦不一,但多為橫向發展。斑紋通常甚少癒合,形成如虎皮斑紋狀(圖1、圖2),而得名。

參考文獻:
        
臺灣甘蔗病蟲害鼠害圖說。1991。臺灣糖業研究所 編。台南市。中華民國蔗糖技術學會 出版。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巴拉刈藥害

圖1.巴拉刈引起葉片藥斑

 本圖為甘蔗受巴拉刈除草劑所造成之藥斑,導致甘蔗葉片褐化,且藥斑大小與噴頭遠近呈正相關。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有朋友問起甘蔗蔗莖有蟲孔,是什麼害蟲引起的?

圖1.甘蔗芽眼遭危害
可危害蔗莖之害蟲共有5種,1.黃螟2.條螟3.二點螟4.白螟5.紫螟等害蟲。因其各害蟲所造成之危害狀不同而有差異,亦可供鑑別。本危害狀經診斷後鑑定為遭受黃螟幼蟲危害所致。黃螟 (Sugarcane grey borer) 學名: Tetramoera schistaaceana Snellen   


成蟲會將卵產於蔗葉及葉鞘,幼蟲孵化後即由葉鞘間隙蛀入幼蔗基部危害,當幼蔗生長點被害後即引起枯心(圖2)。或由成蔗莖節間部之側芽及根帶處侵入危害蔗莖內部(圖1),成莖節間部被害後引起赤腐莖,嚴重將影響產糖量。


圖2.黃螟造成幼蔗枯心


防治方法:
1.栽培抗蟲品種。
2.全期大量釋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頃釋放8蜂片,可防治黃螟、條螟及二點螟。
3.黃螟危害嚴重地區,避免早植。
4.割除枯心。
5.利用性費洛蒙誘殺雄蛾,減少田間交尾機會。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樟白介殼蟲

有關樟樹樹幹上之白點是什麼害蟲

經現場診斷為樟白介殼蟲危害,此蟲屬同翅目害蟲。幼蟲和成蟲皆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寄主體內吸食葉內營養液,造成植物的葉片枯萎及變形,嚴重時, 甚至造成植物黃化。但由於蟲體行固著取食,所以在遭受危害的葉片、枝條及樹幹,皆可明顯看到正在危害植株的昆蟲(圖1)。


圖1.樟白介殼蟲危害樹幹

防治方法:
        1.修剪被害枝條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甘蔗綿蚜蟲之天敵十三星大瓢蟲

十三星大瓢蟲
學名:Synonycha grandis
科別:瓢蟲科
形態特徵:本蟲為台灣瓢蟲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0 - 12 mm,為一般瓢蟲的兩倍大。體色橙紅色,翅鞘左右各有5枚黑點,接縫處有3枚,其中第1枚黑點最大。十三星瓢蟲也有變異個體,但前胸背板上的大黑斑是較穩定的特徵。老熟幼蟲與成蟲均具備捕食綿蚜蟲之能力(圖1,圖2)。

圖1.成蟲正捕食甘蔗綿蚜蟲




圖1.幼蟲正捕食甘蔗綿蚜蟲

天敵之飼養
十三星大瓢蟲之飼養以甘蔗綿蟲、黃蚜蟲(Aphis sacchari)、竹筍蚜(Oregma bambusicola)或竹葉蚜(Trichoregma bambusifoliae)為食餌,在室內大量飼養(羅,1997)。

天敵之釋放
    永續釋放法(inoculative release)
本法為防治甘蔗綿蚜蟲,於二月間以十三星瓢蟲作人工接種。 釋放時以初孵化之幼蟲或成蟲防治綿蚜蟲,釋放量幼蟲每公頃1,000-6,000隻,成蟲則為200-800隻,頗具成效(羅,1997)。


防治成效
陳等 (1952) 年於3-4月間以人工飼育十三星瓢蟲300-625對成蟲,獲得115,388-124,605隻幼蟲,經釋放至3.2公頃之蔗園內防治甘蔗綿蚜蟲結果顯示,釋放6,000隻幼蟲之防治效力即達90%以上,隔年進行第二次試驗釋放面積增加為5.4公頃共釋放123,292隻幼蟲防治率仍達90%,觀察蔗園蔗株只剩極少數殘餘綿蚜蟲,顯示可以人工大量飼養繁殖釋放十三星大瓢蟲防治甘蔗綿蚜蟲。


參考文獻:

1.陳金壁、王獻祥、洪相信。1952。繁殖十三星大瓢蟲及其放飼防治綿蚜蟲試驗。甘蔗研究 6217-226     
2.羅幹成。1997。害蟲生物防治之回顧與展望。植保會刊 39:85-109。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Culmicolous smut)
病原Ustilago scitaminea H. Sydow (= Sporisorium scitaminea)
 病徵及發生生態:
被害甘蔗初呈蔗莖細小節間增長分蘗增多、葉片窄短最後在蔗株頂端抽出鞭狀物(1),為典型病徵。

圖1.甘蔗黑穗病病株
                                 
本病菌常能潛伏多年而突又發生為害感染性品種,以每年4-6月為本病好發期,次為9-11月,均屬乾旱季節。據呂氏(1969)報告指出本病在台灣之發生地區主要可分為依山未能灌溉地區及依靠溪水灌溉區,然發病程度似以前者較為嚴重,又本病之猖獗多在宿根蔗園內(1)。其冬孢子於乾燥狀態下能生存數個月至1年之久而於濕潤狀態下1-2日內全部發芽(2)因本菌屬於半絕對寄生(Semi-obligate parasite),即發芽後若得不到適當寄主時易於死亡。
防治方法:
1.栽培抗病品種。
2.拔除病株,並予以燒燬。
3.施行水旱田輪作。
4.拔除病株時,先套以大型塑膠袋,以防黑色冬孢子飛散。

參考文獻:
1.呂理燊。1969。台灣甘蔗黑穗病(I)甘蔗黑穗病之再發生。臺灣糖業試驗所研究彙報。R4-8511-18
2.Antoine, R. 1961. Smut. In Sugarcane disease of the World. Vol. I. ed. by Martin. J. P., E. V. Abbott, and C. G. Hughes. 326-354. Elsevier Publishing Co. Amsterdam. Holland.

甘蔗輪斑病

甘蔗輪斑病 (Ring spot)
病原: Leptosphaeria sacchari van Breda. de Haan

病徵:初期病徵為葉片上產生紫色、紫褐色或暗褐色之不規則卵形或圓形小斑點,之後病斑略擴大轉呈橢圓形或紡錘形,中央部分漸褪色呈灰白色,但周緣部分則反呈濃色,而產生暗褐色環紋(圖1)


圖1.甘蔗輪斑病病徵


發生生態:本病為非常普遍之一種葉部病害,但多發生於較老葉片,故對甘蔗之影響不大。

防治方法:
         1.最經濟有效方法為栽培抗病品種。
         2.拔除病葉,並予以燒燬。

黃條葉蚤

黃條葉蚤(Stripped flea beetle)
學名: 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
鞘翅目 
金花蟲科
俗名:菜跳仔、菜龜仔、黃龜仔
生 活習性:
成蟲啃食葉片(圖1),通常由上表皮啃食而殘留下表皮,偶亦會自下表皮啃食,被害葉片呈點點食痕,長大後則成大蟲孔而失去商品價值。苗期被害影響植株發育,蟲口密度高且危害嚴重時常導致廢耕。


圖1.黃條葉蚤成蟲

 
成蟲將卵產於植株之根際或根附近之土中,粒粒分散,孵化後之幼蟲具土棲性,潛入土中啃食根部,致使植株生長不良或失去商品價值。老熟幼蟲土中化蛹,羽化後成蟲爬出土面並危害地上部,繼續其繁殖。

防治方法:
1.輪作
2.種植前全園浸水,淹死土棲之卵、幼蟲及蛹
3.利用黃色粘板誘殺成蟲
4.注意田間衛生
5.保護天敵----綠繡眼可捕食成蟲
6.化學防治:參考植保手冊推薦用藥
    (1)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稀釋3,000倍。
    (2)20%亞滅培水溶性粉劑,稀釋2,000倍。
    (3)2%阿巴汀乳劑,稀釋2,000倍。
    (4)50%馬拉松乳劑,稀釋6,00倍。


參考資料:
1.  http://www.tactri.gov.tw/htdocs/ppmtable/vei-08.pdf   植保手冊。
2. http://book.tndais.gov.tw/Brochure/tech69.htm   黃條葉蚤之生態、危害習性與防治。台南區農業改良 場技術專刊 86-3 (No.69)。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咖啡銹病

咖啡(coffee rust)

病原:Hemileia vastatrix Berk. et Br.
病徵:
本菌主要感染葉部,極少發現會感染嫩莖及幼果。本病的診斷特徵,在葉下表面會出現黃橙色粉斑,剛開始時為淺黃斑直到產時轉為明顯(圖1)。當葉片嚴重感染時,導致光合作用能力減低,提早落葉,當年度營養生長及果實變小。造成下半年度的碳水化合物量不足,引起枝枯,節數減少,產量降低。研究資料顯示病造成30- 80產量損失,每年平均約減量15
                                           
圖1.黃橙色粉斑 
      在適當情況下,夏孢子(uredospores)2- 4小時發芽,形成附著器(appressoria)24- 48小時內即完成感染。在幼葉的發芽率較中老高。病害的蔓延及進展,僅限於雨季;長期乾季並不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30%賽福座可濕性粉劑,稀釋3,000倍。


參考文獻: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竹葉銹病

    竹葉銹病 (Rust)
病原菌:Dasturelle divina
俗名:紅菇
        這一病葉是上實習課時老師帶我們至田間進行診斷所授予的知識。藉由真菌所引起的病害,此病害只發生於竹葉片及葉鞘,初期在葉片上形成許多褐色小點,而後在葉背逐漸隆起,呈紡錘形或半球形,黃褐色或鐵銹狀突出之病斑,表面粉狀,此為病原菌之夏胞子堆及夏胞子(圖1.),罹病葉片易乾枯脫落。病斑後期會形成黑褐色、堅硬而稍微隆起之冬胞子堆,在台灣田間很難發現有性世代之冬胞子。
                             
圖1.竹銹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因季節不同有輕重之別,七月開始逐漸嚴重,十月左右發病至最高峰。葉片上夏胞子靠雨水或風散布,降落到未感染部位,如遇溫度適宜(20-30℃),加上葉面濕潤,夏胞子易發芽並侵入葉片組織,造成重複感染,再度產生夏胞子,從侵入到夏胞子產生約7-10天。同一枝條靠近基部之葉片暴露在大氣中之時間較長,發病較重,往上遞減心葉較輕。一年之中春天開始生長新葉,因溫濕度適合,所以殘存在葉片上之病斑開始產生夏胞子造成重複感染。

               

參考文獻
1.http://book.tndais.gov.tw/Brochure/tech120.htm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1-2 (No.120)--無嵌紋病綠竹的栽培病蟲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