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白 螟


白螟(Top borer)
: Scirpophaga novella Fab.
為害習性與鑑定要領:
    雌蛾產卵於葉背,平均產200-300粒。在10-12月間有一卵數高峰。卵呈塊狀,表面被覆雌蛾金黃色尾毛,此為赤眼卵寄生蜂無法寄生其卵之因。孵化幼蟲自心葉侵入蔗株內,向下嚙食加害,至心葉展開時,葉緣常被食盡並粘附黑色蟲糞,且葉片上出現圓形或長條形貫穿之食痕,斷續數排橫列於展開之心葉上(1)
1.白螟幼蟲為害狀


幼蟲:初孵化幼蟲灰黑色,老熟幼蟲黃白色,長約20-30mm,具伸縮性(2)。頭尾細窄致全身呈長梭形。表皮皺縮而半透明,可約略透視其體內物。腹足退化成大形之鉤形。
蛹:黃白色,長筒形,約13-183-4 mm

                    圖2. 白螟幼蟲

發生習性:年發生4-5代。卵期7.3-15.2日,幼蟲期6.7-61.1日,齡期數不明,蛹期12.6-18.1日,成蟲壽命3.1-5.2日。雌蛾產卵於葉背,平均產200-300粒。在10-12月間有一卵數高峰。



防治方法:
1.     發生嚴重地區,注意清除附近之茅草。
2.     一經發現卵塊時,進行人工摘除。
3.     選植抗蟲品種
4. 可開發性費洛蒙進行防治。
  
參考資料:
鄭文義。1991。白螟。台灣甘蔗病蟲鼠害圖說,第36頁。台灣糖業研究所  編。中華民國蔗糖技術學會。56頁。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甘蔗白條病

白條病(Leaf scald)
病原:Xanthomonas albilineans (Ashby) Dowson
病徵及鑑定要領:
本病為系統性病害。病徵有慢性及急性兩型。兩者常在同一蔗田出現,以慢性型病徵較多。慢性病徵變化大,葉片上產生1至數條寬約1-1.5㎜之白色細長如鉛筆線之條斑(1),沿葉脈產生,有時白條之部份組織壞疽,呈紅色條斑。
病葉常自葉尖向內捲萎,呈褐色,此時成蔗病莖出現典型白條病徵之側芽(2),此等側芽越接近莖基部者越早枯萎。據國外報告Martin and Robinson(1961),剝檢病莖,可見因維管朿壞疽而產生之赤條,於節部較明顯,並偶有貫穿節間者。但此內部病徵,台灣很少發現。
具急性型病徵之病株其葉部並無上述之病徵,全株即告枯萎,有時側芽表現典型白條病徵。除蔗苗外,本菌亦可由蔗刀帶病蔗汁傳染。田間發病於11-12月大量發生。
1.白色細長鉛筆線之條斑
2.成蔗出現典型白條病徵之側芽

防治方法:
1.  選植抗病品種。
2.  發病嚴重農場應自無病地區採苗。
3.  發病蔗園不宜留宿根,病株拔除燒毀。
4.  採苗刀或採收機刀,宜以10% Iodophor消毒之。


參考資料:

陳主得、江炳輝、梁耀光、謝丙丁。1991。臺灣甘蔗白條病之再發生。台灣糖業研究彙報 132: 19-27
Martin, J. P. and P. E. Robinson. 1961. Leaf scald. InMartin, J. P., E. J. Abbott and C. G. Hughes(eds.), Sugarcane Diseases of the World. Vol. 1. Elsevier, Amsterdam, pp. 79-107.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紫螟


(Pink borer)
名: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名:大螟
別:鱗翅目、夜蛾科。屬雜食性害蟲,主要為害甘蔗、水稻、玉米、茭白、小麥、高梁、粟、稗等多種作物。

為害習性與鑑定要領:
       年發生5-6代。生活史(卵、幼蟲、蛹及成蟲)因季節而稍有差異。每隻雌蟲產卵300粒,數十至一百多粒成2-3列密接排列在葉鞘內側,此為赤眼卵寄生蜂無法寄生其卵之因。
卵期6-10天,幼蟲28-58天,蛹期10(3),成蟲壽命4-6天。成蟲夜間活動、交尾、產卵,趨光性弱,其活動時間於晚間9-10點為高峰,本蟲在嘉南地區年發生五世代。主要對陸稻,二期晚植稻作後期、糊仔甘蔗、晚秋植甘蔗及玉米等之生育初期危害較為嚴重。
初孵化幼蟲聚集啃食幼蔗葉鞘內側,然後分散自葉鞘蛀入心葉。紫螟幼蟲蛀食孔位置較高,距離地表面1 cm處蛀入,進而食害生長點形成枯心(1)。割除枯心後,自基部剖開枯萎幼蔗可見紫螟幼蟲。老熟幼蟲粗大,約30-40×4mm。頭部黃褐色至深褐色,體背淡紫色,腹面淡黃色(2)。本蟲主要加害幼蔗,甚少為害成蔗。
1.幼蔗枯心


2.紫螟幼蟲


3、紫螟成蟲及其蛹體

4、二層上衝式誘蟲器

5、翼型黏膠式誘蟲盒


防治方法:

1.     燈光誘殺成蟲。
2.     割除幼蔗枯心。
3.     選植抗蟲品種。
4.利用紫螟性費洛蒙大量誘殺雄蛾(45),效果良好。
化學防治:
以下防治藥劑擇1進行害蟲防治
1.50%撲滅松乳劑 (Fenitrothion),稀釋1,000倍液,每公頃1.2公升,將藥液噴射於幼蔗

2.20%撲滅松乳劑 (Fenitrothion),稀釋400倍液,每公頃3公升,將藥液噴射於幼蔗

參考資料:

安玉興、管楚雄。2009。大螟。甘蔗病蟲及防治圖譜。第55頁。暨南大學出版社。廣州。175頁。

鄭文義。1991。紫螟。台灣甘蔗病蟲鼠害圖說,第37頁。台灣糖業研究所編。中華民國蔗糖技術學會。56頁。
劉達修。2003。大螟。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70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豌豆心葉皺縮捲曲,無法展開

    我家種植的豌豆心葉皺縮捲曲,無法展開,媽媽去農藥店買農藥,店家拿了不是推薦防治豌豆薊馬的藥讓她回家進行防治,但卻無效,現在的農藥店真是……
回家後老媽叫我去豌豆園進行診斷,發現豌豆心葉皺縮捲曲,無法展開,發現葉片受銼吸式昆蟲為害之現象(2紅色箭頭),且發現葉片上有薊馬棲息。
2.葉片受銼吸式昆蟲為害狀
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應該是受豌豆花薊馬為害。就參照植保手冊上所推薦之藥劑,叫老媽去買來進行防治,結果成功防治了豌豆花薊馬,之後再長出的心葉就正常了,不再皺縮捲曲,無法展開,且豆莢及萼片也正常。

豌豆花薊馬
學名: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英名:Eastern flower thrips
生活習性:
年發生二十二世代,寄主極廣,通常棲息於豌豆之心葉,花蕾及豆莢之萼片危害,豌豆自播種後二十天至採收完畢皆可發現成蟲及若蟲為害,蛹棲息於土中,羽化後之雌蟲,在其附近的豌豆心葉或花蕾產卵,卵期一至二天,甫孵化之若蟲至化蛹前,常移至嫩葉、花瓣及豆莢之萼片內組織內之汁液,本蟲終年可見,但在乾旱季節發生密度較高。
危害特徵:
被害的心葉皺縮捲曲,無法展開,豆莢則彎曲、萼片成灰白色,影響豌豆生育、產量及商品價值至鉅。

防治方法:
依照植保手冊推薦用藥進行防治。

參考資料: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豌豆萎凋病

豌豆萎凋病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pisi
病徵及發生生態:本病菌棲息於土壤及種子上。種子萌芽時,由根尖或皮層部直接侵入根部,並沿維管朿向上蔓延,阻塞導管之輸水功能,更分泌毒質造成維管朿壞死、褐變、植株矮化,葉片黃化並向內捲曲。發病初期可見半側葉片黃化,另半側之葉片仍維持綠色,後期則全株萎凋(圖1)。
在植株頂端枯葉之柄與莖部連接處,可找到褐變之維管朿,成為判別本病之重要依據。

1.萎凋病病徵

防治方法
本病原菌一旦發生,化學防治效果不彰,必須配合非農藥防治措施
1.  栽培抗病品種。
2.  避免連作。
3.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據農情資訊9:3資料顯示為預防本病害發生可在播種前使用氰氮化鈣(烏肥)每分地30公斤或蚵殼粉混合添加物(孫黃土壤添加物)每分地160公斤混合於土中,並立即灌水,兩週後再築高畦播種,種子則用80%得恩地(新果生)每公斤種子混拌2.2公克的藥量,播種後若仍發現有病株則應立即拔除病株,若只有輕微發病可參考使用74%貝芬錳可濕性粉劑400倍灌注根際四周,但應注意安全採收期,採收前7天停止使用。


參考資料
1.林益昇。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B 34頁。台灣省政府農林 廳。南投。B190
2.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據農情資訊9:3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木瓜秀粉介殼蟲

木瓜秀粉介殼蟲
英名:papaya mealybug
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屬半翅目、粉介殼蟲科(1,3)
1.群聚的介殼蟲,狀似棉花
    本蟲為一雜食性的昆蟲,可為害許多熱帶果樹、蔬菜及景觀植物。木瓜秀粉介殼蟲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的葉片、果實或枝幹吸食汁液。此介殼蟲會群聚於植株地上部位危害,當介殼蟲開始產卵時,腹部末端將會分泌大量白色臘粉包覆所產下的卵。當密度高時被害部位覆蓋滿滿白色的棉絮,群聚的介殼蟲,像棉花狀(1)
    受本蟲危害的植株葉片色澤轉淡、植株矮小、葉片畸形、造成落葉與落果。此蟲亦會分泌大量的蜜露誘發煤煙病(2),且蜜露部位常誘發大量螞蟻共生。受木瓜秀粉介殼危害嚴重的植株最終會導致死亡(1)

2.蜜露誘發果實煤煙病
防治方法:                                                                                  
目前木瓜秀粉介殼蟲於木瓜上尚未有任何登記之防治藥劑,但農友可參考登記於木瓜上或農委會於2011930公告增列之殺蟲劑進行防治(1,2)
1.50%馬拉松乳劑500-1,000
2.40%滅大松乳劑800
3.75%陶斯松水溶性粒劑
4.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
5.100g/L賜派滅水懸劑
6.97%礦物油乳劑
7.95%礦物油乳劑200
8.99%礦物油乳劑
9.26.8%賽扶益達胺乳劑5,000
10.18.2%益達胺溶液3,000

參考資料:
1.林明瑩、陳昇寬、黃秀雯、張淳淳。2011。新入侵害蟲--木瓜秀粉介殼蟲。臺南區農業專訊 77:10-12
2.http://lms.ctl.cyut.edu.tw/board.php?courseID=18618&f=doc&cid=1011746 木瓜秀粉介殼蟲為害嚴重。
3. 陳淑佩、翁振宇、吳文哲。2011。台灣新發現的木瓜秀粉介殼蟲(半翅目:粉介殼蟲科)為害初報。台灣農業研究 60:72-76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甘蔗梢腐病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病原: 有性世代Gibberella moniliformis Wineland 無性世代 Fusarium moniliformis Sheldon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主要藉由風雨將孢子傳播至健株危害每年5-10月高溫多濕之季節,為本病之發生盛期。

病徵:本病危害甘蔗心葉基部,先呈白色斑紋後,漸出現細小褐色斑條,多數癒合成大斑條,因病斑皺縮使葉片捲曲呈畸形。生長點受害時,引起頂端腐爛及幼軸壞死(1)。嚴重時腐敗發出惡臭,蔗莖停止生長,著生側芽,或者整株枯死。病部呈褐色,上方有時有淡紅色或淡黃色的粉霉狀物,有時出現黑色小點。

圖1.甘蔗梢腐病病徵

防治方法:
1.      選植抗病品種。
2.      避免種植感病品種。
3.      發病嚴重時,可噴施50%免賴得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之。
4.      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可減少發病。
5.      注意灌排系統,避免積水。促進甘蔗正常生長,以增強抗病力。

參考資料:
1.安玉興、管楚雄。2009。甘蔗梢腐病。甘蔗病蟲及防治圖譜。第8頁。暨南大學出版社。廣州。175頁。
2.王次男。1991梢腐病。台灣甘蔗病蟲鼠害圖說,第16頁。台灣糖業研究所編。中華民國蔗糖技術學會。56頁。